Nicholas' blog

我们能否完全抛弃西方经济学而建立自己的经济学体系?

# 转载# 经济学

国内大部分学者和官员都认为中国的成功是特殊的、并证明了中国体制的优势,但事实是中国的成功根本没有任何特殊性——中国的成功完全可以由西方经济学解释,即城市化、人口红利、全球化下的专业分工带来的快速工业化。

而且,与类似经济体的工业化成就相比,中国的经济奇迹其实相对暗淡,因此中国的经济成就根本无法证明中国的体制优势。

美国的经济发展案例

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经济产出以农业为主,工业集中在北方且工艺落后,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经常被欧洲人嘲笑。然后,在南北战争以后的短短三十年间,美国就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对英国和欧陆的全面赶超:经济总量、工业生产和居民教育等各方面都超过所有老牌强国,人均收入在主要国家中位列第一,技术水平与德国并驾齐驱且领先全球。而且,美国的经济和科技优势一直保持到今天。显然,中国奇迹远远不如美国的工业化成就耀眼。

东亚经济模式的对比

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日本和四小龙与中国在地理和文化上更相近,是中国更好的参照对象。在飞速发展40年之后,日本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成为全球人均GDP最高之一的国家——1993-1996年间,日本的人均GDP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卢森堡和瑞士,并达到美国的1.5倍。朝鲜战争结束时,韩国还一片焦土、人均收入全球垫底,而仅仅经过四十年的发展,韩国就成功晋升发达国家,其电子品牌行销全球、文化产品崭露头角。同时期内,中国台湾也从低收入经济体成功晋升先进经济体,最终在全球科技供应链中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新加坡、中国香港则从中等收入经济体晋升为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保险、媒体、商业、贸易和海事等领域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对比

而同样是在高速发展40年后,今天的中国离发达国家的标准还很遥远,尽管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平均储蓄率和投资率秒杀日本和四小龙;而且,当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时,中国相比日本和四小龙的发展速度也没有优势。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日本和四小龙相比,完全没有体现出制度优势;中国经济奇迹远非地球上众多经济奇迹中最绚烂的一朵。

有人辩驳,日本和四小龙的粮食无法自给自足、很多基础工业品依赖进口,所以它们的成功不如中国的。事实上,中国的粮食也无法自给——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相当于数亿亩土地的产量。而且,日本和四小龙人口稠密,资源匮乏,产业无法全面覆盖所有领域,而中国大陆有资源和规模优势,处境好得多:这就更加说明日本和四小龙的经济奇迹优于中国的。

还有人认为,日本和四小龙都太小,不值一提,或者至少无法作为中国的参考对象。但是,即使是中国最发达的江浙沪和较少被转移支付的特区深圳,其发展水平也依然大幅落后于日本和四小龙。而且,大国其实比小国发展经济、工业和科技都拥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大国产业链齐全,规模报酬递增会带来的产业集聚,同时国内市场足够大到可以支撑起内循环。在发达国家中,总人口越多,就越容易在各个领域都接近全球技术前沿水平,也就越容易实现更高的人均收入。

甚至,拿中国的经济奇迹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也并不特别。目前处在中等收入陷阱中的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国家也曾经历“腾飞的二十年”。中国目前刚刚达到了墨西哥的发展水平,但中国人的付出(储蓄率)是墨西哥的两倍,所以中国的人均消费依然远远落后于墨西哥。

而且,中国以远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增长速度快速追赶其他国家的经济奇迹期很可能已经结束了。中国大陆目前的人均收入还只有台湾的40%,略超过土耳其;中国大陆的综合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台湾,也显著落后于土耳其。但是,中国大陆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到略高于台湾、略低于土耳其的水平。

(目前中国的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通胀率也低于合意水平,企业开工率低于景气水平,经济生产出现产出缺口,所以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其实大幅低于潜在水平。)

既然中国的经济奇迹完全可以由“西方经济学”解释,不是特例也没有任何特殊性,那么中国有什么资格去建立独特的经济学体系呢?

附:

今年中国的GDP占全球的比重会大幅下降0.2个百分点或更多,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中国的人均GDP也将被俄罗斯、阿根廷、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中东欧新兴经济体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反超。

中国的增长率比处在同等发展水平时的日本和四小龙的增长率更低:

economics-gdp-grow.webp

美、中、欧、日、英、韩的经济增长轨迹:中国并不突出。

相反,在四万美元以上的发展水平上,美国的增长率持续傲视群雄。

过去三年,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大幅落后于土耳其,并略低于中国台湾:

日本和四小龙不是民国的上海

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生活水平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香港和新加坡的生活水平也相当于欧盟的顶尖水平。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工业化水平和科技发展也赶上甚至超过西欧的大部分国家。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人均收入、预期寿命、识字率、平均受教育年限、住户通电率、人均工业产出、专利申请等各项发展指标,都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国家。

日本和四小龙的科技和金融实力并非建立在吸血大陆基础之上。事实上,由于它们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关键甚至独一无二的位置,它们的产品和服务,不卖给大陆,也有的是国家和公司排队买。

至于它们没有做到外交独立,这很正常。在全球,外交独立的国家有几个?甚至连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未来可能需要依靠土耳其和中国)这些国力排名前十的国家,外交也没有做到完全独立。而对于中小型国家来说,依附于大国是最优的可持续生存策略。另外,新加坡已经成为中美斗争的中立地和调节地,这种成就就算是大中型国家也难以望其项背。

所以,日本和四小龙与民国上海有云泥之别。

中国改革前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就佩洛西窜访台湾发表谈话,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知乎 (zhihu.com)

注:本人无意追捧或贬低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本人的观点和立场也不受本人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本人力求排除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追求事实的真相。

只有先做到“睁眼看世界”,国家、组织、家庭和个人然后才能实现发展和繁荣。

转载至知乎